老子最后说,事物过于壮盛注定走向衰老,这是他辩证法的老生常谈。不过在本章,它应该还有一种含义。即:事物壮盛,是因为你的行为超过了你的心,当你的行为没有顺乎你心时,你就处于非自然状态,非自然状态,一定衰老。
大多数人小时永远都顺乎自身本质,所以小孩子是特别自然的。长大后,忽然被辩证法中的美丑、高低诅咒,就有了效仿他人的不自然行为,痛苦也由此产生,衰老也接踵而至。如果能永远使自己处于自然状态,那你就能青春永驻,笑口常开。
第五十六章 持平之道即自然之道
原文
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①。塞其兑,闭其门;挫其锐,解其纷;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玄同②。故不可得而亲,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而贵,不可得而贱。故为天下贵③。
注释
①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:赵佶说:“道无问,问无应。知道者,默而识之,无所事言。”苏辙说:“道非言说,亦不离言说,然能知者未必言,能言者未必知。”
②塞其兑,闭其门;挫其锐,解其纷;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玄同:玄同,泯灭差别。这段话在第四章已见,有专家说是衍文(因缮写、刻版、排版错误而多出来的字句),但在此处并不违和,文义能贯通,所以我们认为,这不是衍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