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必有名者,所以吐情自纪,尊事天人。是故以甲以乙,成汤为子孙之制;有类有象,申繡明德义之由。朕令怀柔百神,对扬上帝,三灵春枯,万国来庭,宜膺正名之典,式敷行政之方。朕宜以瞾为名。
魏晋以降,代乏名儒,穿凿多门,形声转缪;结造新字,附会其情,吉今讹舛,稍益繁布。画规无端平之体,鲁鸟曾奔放之客,转相仿效,日滋日甚。遂使后生学徒,罔知所据,先王载籍,从此湮沈。言今浇漓,情深悯悼。思返上皇之化,伫移季叶之风。但习俗多时,良难顿改。特创制一十二字,率先百辟。上有依于古体,下有改于新文,庶保可久之基,方表还淳之意。
武则天这些话的意思是说,改正朔是“三统”发展的必然要求,是高祖、太宗、高宗的遗志;以, “瞾”为名,是为了与她“怀柔百神,对扬上帝,三灵春枯,万国来庭”的情况相应对;改革文字,是为了纠正“古今讹舛”,以期返朴还淳。其实,这些都只不过是些冠冕堂皇的掩饰之词,与加强对官吏的控制,提高武氏地位一样,都是为改朝换代做准备的。
制造声势
中国著名帝王
通过大享明堂、布政维新等一系列活动,改朝换代不再仅仅是一种可能,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有了现实性。但是,要真正实现改朝换代,还得进一步拿出充分的理由。因为“天授宝图”上只是说“圣母临人,永昌帝业”,并没有说圣母神皇可以改朝换代,代唐自立。如果没有充分的“根据”,贸然改朝换代,必然是“名不正,言不顺”,势必会被人视为窃国大盗。因此,寻找根据,制造舆论,便成了武则天亟待解决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