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史学方面,由于受汉族史学和藏传佛教的影响,大约从16世纪下半叶开始,蒙古族的史学家编纂了一批重要的史学著作。明廷则在洪武年间组织蒙、汉、回族学者,将元太宗时期成书的《蒙古秘史》(蒙古语称为《忙豁仑·纽察·脱卜察安》)译成汉文,称作《元朝秘史》,并用汉字逐字音译出来,使这部名著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。
在医药方面,蒙古族有传统的医学,但较之汉族医学则大为落后。明初由于战乱,蒙古医药短缺,不得不从明朝求取医药。后来,蒙古人通过互市,从内地购买药物。蒙古封建主则利用向明朝朝贡的机会求取医药。永乐五年(1407年),“北虏阿鲁台遣回民哈费思来朝,且奏求药。命太医院使如奏赐之”[94]。蒙古有时还要求派医生前往治病。景泰元年(1450年),明朝曾派“医士”曾辉、罗显祖去瓦剌“公干”,给蒙古族人治病。成化年间,“迤北虏酋孛来以其知院苦塞患病,遣人舁至边,乞医调治。上命太医院遣医士往疗之。”[95]而一些移居蒙古的汉人,也带去医药知识,如白莲教徒“周元治扁仓术”[96]。蒙古人患痘疮,“调护则付之汉人”[97]。俺答封贡以后,明廷更是“每赐之医药”[98],内地医生进入蒙古的也越来越多。嘉靖三十三年(1554年),俺答“方病在两腿,患甚”,赵全毛遂自荐,“言我善治,惜无药”,俺答派他“匿应州城中,买乳香、地黄、良姜诸药材”,带回蒙古为其治病。[99]此外,史载王廷辅也曾给贺彦英治“心病”。万历十二年(1584年),宣大山西总督郑洛派一名姓郭的医官,到归化城为第二代顺义王黄台吉治过病。[100]同时,蒙古族中医术很高的扎失列来到北京行医,得到汉族人民的赞扬。他还培养徒弟,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徒弟惠岩。[101]北京双寺胡同内的广济寺立有记载扎失列在北京行医事迹的石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