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
(181~234年)蜀汉政治家。字孔明,琅琊阳都(今山东沂南)人。东汉末避乱随叔父至荆州,隐居邓县隆中(在今湖北襄樊),躬耕自给,留心世事,自比管仲、乐毅,人称“卧龙”。建安十二年(207年),刘备因徐庶推荐,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。他建议占据荆(今湖南、湖北)、益(今四川)两州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,结好孙权,对抗曹操,复兴汉室,即所谓“隆中对”。从此深得刘备信任,成为主要谋士。建安十三年(208年),曹操率军20余万大举南下,他奉命东结孙权,联军5万人,在赤壁大败曹操,刘备乘胜占有荆州大部地区。建安十六年(208年)从刘备入益州,3年后破成都,逐刘璋,被任为军师,署左将军府事,镇守成都。刘备称帝后,诸葛亮任丞相。章武三年(223年)受刘备托孤。刘禅即位后,被封为武乡侯,开府治事,后领益州牧,主持全蜀政务。遣使加强吴、蜀联盟。诸葛亮当政期间,励精图治,赏罚严明,务农植谷,推行屯田,发展生产,改善和西南各族关系。建兴三年(225年)平定南中(今云南、贵州和四川南部),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融合。从建兴六年(228年)起,率军进驻汉中,出祁山(今甘肃礼县东)攻魏,战败退回汉中。他制木牛流马,便于山地运输,又在渭水边屯田,作久驻计。建兴十二年(234年),诸葛亮进据武功五丈原(今陕西岐山县南),与魏将司马懿相持。因积劳成疾,病卒于北伐军中,葬定军山(今陕西勉县东南)。谥忠武侯。诸葛亮多谋略,精通兵法,治军严明。曾革新连弩,能同时发射10箭。著作有《诸葛亮集》。